上帝与我们何等相似

高清 | 清晰 | 音频

加载中.....

一、介绍

有个故事讲到一个备受敬重的数学老师与学者,他写的书和演讲非一般人能理解,即使他最高班的学生也常觉鞭长莫及。但是有一天,人们对这位世界知名学者的观感改变了。有些国际学生和这位教授及他的家人一起欢度圣诞节,他们看到教授的另一面,是他们未曾想象过的。在宾客和孙子孙女的围绕下,这位博学的教授坐在地上,开心的玩着给四、五岁孩子设计的游戏。次日,学生们如此传报:「真不敢相信像他那样的人,居然也跟我们这么类似。”

就许多方面而言,《圣经》关乎  上帝的教导也是十分类似。《圣经》清楚地揭示  上帝超越祂一切的创造物,祂是全然独特的那一位。但是,《圣经》也显示  上帝与受造物有许多相似之处。虽然,这实在是难以令人理解,不过《圣经》确实教导我们说,  上帝也和我们相似。

这是《我们相信上帝》这个系列的第三课,我们定的题目是  上帝与我们何等相似。在这一课里,我们要探讨神学家通常所说的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就是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物相似之处。在这系列前面几课,我们定义  上帝的属性是:

  上帝本质的特性透过一些历史上的显现而表露出来。

你应该记得福音派神学家通常将  上帝的属性分为两类,  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,是祂那些与受造物截然不同的特质;而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就是  上帝那些与受造物相似的属性。在这一课,我们要转向  上帝属性的后一类,探讨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

我们对于「上帝与我们何等相似」的讨论要分为两个主要部份。首先,我们要探讨  上帝论这个层面的《圣经》基础;第二,我们要探讨福音派神学家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的神学立场。让我们先来看这些议题的《圣经》基础。


二、圣经基础

因为我们人类的有限,在探讨《圣经》关乎  上帝的教导时,我们面临许多的奥秘。因此,在探讨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时,也是不可避免的。我们从这个系列的前一课已经学到,  上帝是截然有别于祂的创造物,不只是在祂的一些属性上,而是全部的。不过与此同时,每个熟悉《圣经》的人也知道,《圣经》常描述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,好像他们非常相似。一些词语,例如「圣洁」,「公平」,「公义」,「良善」,「忠实」,「慈爱」,和「权能」等,都可以用在  上帝自己和祂创造物的不同层面上。因此,虽然我们很可能难以理解这两个角度是怎样彼此融合的,但是《圣经》信仰要我们确信,  上帝既是独特、有别于祂的创造,也仍旧与祂的创造相似。

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《圣经》基础,我们可以用几个方式来总结,不过目前我们只着重两个方向。第一,我们要留意《圣经》作者们在处理这些议题时,所遵循的三个基本策略。第二,我们要思索《圣经》的人性观,这是在探讨  上帝与受造物的相似性时,攸关重要的。让我们先来看《圣经》作者们在教导会众认识  上帝时,所用的三个基本策略。


基本策略

在前一课,我们提到中世纪的经院派神学家非常着重自然神学。他们借着观察自然,而非留意《圣经》,来认知  上帝。他们也设立三个正规的方式,从自然界辨识关乎  上帝的真理。那就是否定之道,或拉丁语 「via negationis」 (VEE-ah nay-GAH-tee-oh-nis); 因果之道,或拉丁语 「via causalitatis」 (VEE-ah KOW-sah-lee-TAH-tis),和卓越之道,或拉丁语「via eminentiae」 (VEE-ah em-in-EN-tee-eye)

几个世纪以来,更正教的神学家都同意,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式,从自然界认识许多关乎  上帝的事。但是更正教信徒也强调,我们需要《圣经》的特殊启示的指引。《圣经》就像眼镜,让人对  上帝在普遍启示里的自我彰显看得更为清晰。就如约翰・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,卷一,六章,一段所写的:

正如目力衰弱的人……有了眼镜可以看得清晰;同样,《圣经》能聚焦,清除我们心里对  上帝混乱观念的模糊,使我们清楚认识真神。
自然神学就是我们从自然界学习,这是最明显简单的定义。特殊启示就是  上帝没有透过自然,我们这些人,或是我们周遭的环境,而是借着圣灵的运作,在《圣经》,并且至终是在基督里,启示祂自己。而《圣经》似乎告诉我们,  上帝无形的特质如何在我们周遭受造界清楚显明出来,就如罗马书1章,或是诗篇8篇描述的那样。对于有眼可看的,这是清楚的事实。问题在于我们是盲目的,看不到这些;因此  上帝必须以一个特别的方式,至终是以十字架上的基督,来启示祂自己,就是祂的话语,新约和旧约,所见证的。
——乔什·穆迪博士
普遍启示是常常存在的,你看到天的存在就是普遍启示,你看到道德律就是普遍启示,你看到人有良心工作这就是普遍启示……。所以普遍启示到最后就是给人知道神是存在的,神是大能的,神是永恒的,但这个永恒存在大能的神是圣洁的、是公义的、是良善的、是慈爱的、是怜悯的就一定要透过特殊启示才能明白,所以明白特殊启示就是找到了一个万能钥匙,有了这个钥匙再开普遍启示,那就什么都看见了什么都清楚了。
——唐崇荣博士

要揭开这一切,我们要来思考这三个基本策略如何出现于《圣经》里。首先,我们要稍微探讨否定之道,然后更仔细的看因果之道,第三,我们要注意卓越之道的重要性。让我们先来看否定之道。


否定之道

简单来说,否定之道是将  上帝与受造物对比,以此导出关乎祂的真理。《圣经》的作者们屡次让人注意到  上帝与祂的创造之间的对比,不只是与罪恶的对比,也对比  上帝给予受造物的那些美好特质。他们经常指出  上帝的超越,无与伦比,以此来尊崇  上帝。为此,这个方式主要是让我们留心到  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,但在如此对比时,也让我们注意到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至终,我们必须先了解  上帝何等独特,全然与我们有别,然后我们才会认识  上帝与我们相似之处。虽然本课是着重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但是《圣经》里的否定之道还是屡次提醒我们一个极大的奥秘,就是无论如何,  上帝的属性实际上都是不能传递的。

因果之道这第二个策略 ,和否定之道不同,主要是指引我们认识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


因果之道

《圣经》里,因果之道借着比较  上帝与祂创造的那些美好事物,让我们认识  上帝也和我们相似。从日常生活,我们知道,一幅画会显示艺术家的技巧,感情和思维。一个乐章显示出作曲家的才能和想象。于是借着研究他们的作品,我们得以认识这些画家和作曲家的生命点滴。就许多方面,《圣经》的作者们也同样透过观察  上帝的创造,而导出对  上帝的认识。知道  上帝是「原动力」,或是创造主,他们借着留意祂所给予受造物的那些美好特质,而推论关乎  上帝的真理。

《圣经》将因果之道用于两个主要方面,一个是直接比较  上帝与祂的创造。例如诗篇94篇9节,就是使用这个策略:

造耳朵的,难道自己不听见吗?造眼睛的,难道自己不看见吗?(诗篇94篇9节)

在这里,我们看到,因为  上帝是「造耳朵」和「造眼睛」的,所以我们能确信  上帝也必然有能力「听见」和「看见」。

会创造美丽大地的,是怎么样的  上帝?除非祂也是美善的。什么样的  上帝会创造次序?除非祂也是秩序井然的  上帝!什么样的  上帝会赏赐生命,除非祂就是永活的  上帝。因此借着观察留意  上帝创造的诸多美好事物,我们就能无穷尽的认识关乎  上帝的许多真理。

除了直接比较,《圣经》作者们也使用因果之道,来借喻比较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。有时这些比较涉及无生物,例如以赛亚书10章17节,这么写着:

以色列的光必如火;祂的圣者必如火焰。在一日之间,将亚述王的荆棘和蒺藜焚烧净尽。(以赛亚书10章17节)

这节经文上下文显示,  上帝要毁灭亚述帝国。要阐明这事如何发生,以赛亚将  上帝比喻为「火」和「火焰」,要来「焚烧净尽」。事实上,以赛亚是将火焰焚烧的力量类比  上帝摧毁的权能。

同样的描述也显示于其他关乎  上帝的隐喻,例如诗篇18篇2节,诗人如此描述:

耶和华是我的岩石,我的山寨……我的盘石,我所投靠的。祂是我的盾牌,是拯救我的角,是我的高台。(诗篇18篇2节)

在此,我们看到诗人将  上帝与祂的一些创造物相比,例如「岩石」,「山寨」,「盾牌」,「拯救的角」,还有「高台」。他是要表明  上帝如何保护他,拯救他脱离敌人。

《圣经》也将  上帝和动物作比较。例如申命记32章10和11节,摩西说道:

耶和华……看顾雅各,保护他……又如鹰搅动巢窝,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……(申命记32章10-11节)

还有诗篇91篇4节,这么说道:

  上帝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;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。(诗篇91篇4节)

这许多经文显示,《圣经》以无数描述指出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之间的相似,这个显著的《圣经》观点确立一个基础,我们借此得以探索  上帝与祂的创造的许多类似之处。

如果我们要了解  上帝和祂的属性,借喻比较是基本的方式。我们无法理解  上帝,因为祂不是巨型的人而已,祂是  上帝。因此,当  上帝俯就我们,向我们启示祂自己,祂不是用我们无法明白和理解的方式。当  上帝启示祂自己,祂的恩慈和怜悯是以我们能理解的关联事物表现出来。因此,这些比喻的言语,范例,类比,隐喻,直喻等等,都是让我们可以拼凑整合起来去认识  上帝。
——沃迪·鲍查姆博士

除了否定之道和因果之道这两个基本策略,《圣经》也确认中世纪学者所用的第三个策略卓越之道。


卓越之道

卓越之道意思是「优越」或是「伟大」。这个方式借着比较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,也让我们认识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;但是这个方式所根据的《圣经》观点是,即使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相似,祂总是超越所有受造物,比他们都要伟大。提摩太前书6章15和16节,保罗如此说道:

那可称颂的、独一的全能者,万王之王,万主之主,必把基督的显现表明出来。只有他永远不死,住在不能接近的光里,没有人见过他,人也不能看见他。愿尊荣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他。(提摩太前书6章15-16节)

保罗讲到  上帝是「全能者」,是「王」,是「主」,以此证实  上帝在许多方面类似人类的统治者或君王,但是留意,保罗也强调  上帝是如何超越所有的统治者,祂乃是「独一的全能者」,「万王之王」,「万主之主」。只有  上帝是永远不死的,也唯独祂住在不能接近的光里。

我们从整本《圣经》发现,  上帝赋予祂的创造物能力,复杂结构,广阔,良善和奇妙等特质,这许多方面显示出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之间的相似性;但是,与此同时, 《圣经》也屡次清楚表明,  上帝的权能,复杂,广阔,良善和奇妙是更加伟大,超越一切存在的受造物。就此意义来说,《圣经》里的卓越之道提醒我们,即使祂与我们相似,  上帝还是远超越我们。

我们看到《圣经》作者们遵循这三个传统策略来认识关乎  上帝的真理,就是否定之道,因果之道,和卓越之道。综合起来,当系统神学在探索  上帝与受造的相似性时,这些基本策略确立了坚固的《圣经》基础。

我们已经讨论了这三个基本策略所确立的《圣经》基础,帮助我们探讨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现在要来看《圣经》里重要的人性观,也显示  上帝与祂的创造何等相似。


人性观

《圣经》证实受造物在许多方面与  上帝相似,透过仔细观察受造物,我们得以认知许多关乎  上帝的真理。但是《圣经》也教导,特别借着反思人类的表现,我们更能认识  上帝。  上帝赋予人类一些类似祂的尊贵和荣耀,是远远超乎其他任何受造物的。在我们探讨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时,人类与  上帝的相似性确立了牢固的《圣经》基础。

现代科学让我们更了解宇宙的浩大宽广,也因此就会低估了人类的重要性,觉得自己不过是星球上一个小点,而我们的星球不过是太阳系的一个蓝色光点,太阳系则是银河星系的微小部份,而还有其他无数广大如银河星系的遍布在浩瀚的宇宙中。为此,当我们学习认识  上帝时,就会觉得人类似乎太微不足道了。但即使微小如此,《圣经》却教导说,实际上,人类是  上帝创造里的冠冕。诗篇8篇3到5节如此描述:

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,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,便说:人算什么,你竟顾念他?世人算什么,你竟眷顾他?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,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。(诗篇8篇3-5节)

这段经文告诉我们,比起诸天万象,人类虽然渺小,微不足道,尽管表面如此,但  上帝却是造我们「比天使微小一点」,还以荣耀尊贵为我们的「冠冕」。

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希伯来书2章5到9节如此阐明,人类比天使微小只是短暂的情况。当基督荣耀返回时,所有跟从祂的人都要高升,超乎最伟大的灵界中的被造活物。创世记1章26节,《圣经》首次证明人类特别的地位,因为  上帝如此说道:

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、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。(创世记1章26节)

我们由此看到,人类是照着  上帝形象和样式被造,与其他受造物截然有别。

《圣经》对于人性观的教导范围远超乎这一课能涵盖的,但是就我们这里的目的,我们只简单的说,《圣经》证实,比起其他受造物,在「形象」和「样式」上,人更为与  上帝相似。  上帝创造人类,与祂相似,因此我们是祂君尊的祭司代表,为祂的荣耀而生养众多,遍满全地并加以管理。一开始,我们的始祖没有任何瑕疵。后来,罪和悖逆  上帝使得人类每个层面都败坏了。但是类似创世记9章6节和雅各书3章9节的经文告诉我们,即使人类有罪又悖逆,但仍然因为  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而有尊荣;不单如此,  上帝也呼吁并装备那些蒙受基督救赎,从罪中回转的男男女女,在祂的样式上得以更新。以弗所书4章21到24节,这么教导:

你们……领了祂的教导,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,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;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,并且穿上新人;这新人是照着  上帝的形象造的,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。(以弗所书4章21-24节)

因为人有  上帝的形象和样式,《圣经》在启示  上帝时,常常将祂与人类相比。我们可以举一些经文为例,例如马太福音7章11节提到  上帝如同天父,并且将祂和一般的父亲相比。以赛亚书5章1到7节,还有约翰福音15章1节,将  上帝和园丁相比。民数记23章21节和提摩太前书1章17节将  上帝描述为是一个君王。创世记48章15节和希伯来书13章20节将  上帝比喻成一个牧羊人。而以赛亚书54章5节 则是把  上帝比成一个丈夫。这份清单可以继续写下去。当然,  上帝的卓越也提醒我们,祂乃是超越人间的父亲,园丁,君王,牧者,丈夫等。但是这些众多的比较显示,我们可以透过对人类的理解,而认识关乎  上帝的真理。

有人提问,我们可否对自己无所知悉,却能够认识  上帝和祂的属性?答案是这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。约翰・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将这个重点整合,起初我们要有  上帝的知识,也要有自我认知,不认识  上帝,就不认识自己。我们受造是要来与祂相近。因此,认识祂也驱使我们认识自己;对自己真确的认知是与认识  上帝融为一体的。
——理查德·菲利普斯博士

整个教会历史里,基督教神学家谈到在许多方面,人类乃是和  上帝相似;不过整体而言,他们是集中于人类的三个主要特性,我们会在这一课后半部分,花一些时间探讨这些特征,目前我们只是对这三个人性特点予以概述。

首先,神学家强调《圣经》所教导的,关乎人类的心智特质。即使我们犯罪,败坏我们的心智,在心智上,我们还是比地上其他生物优越。当然,  上帝的心智一定远超乎人类的,但我们受造的心智能力还是让我们与  上帝相似。《圣经》告诉我们,就许多方面,  上帝思想,策划,和考虑,就如我们所行的。

第二,神学家经常强调人类的意志特质,就是  上帝赋予我们意志力。罪虽然是已经败坏人的意志力,然而不像石头或是其他无生物,  上帝已经赋予我们作抉择的能力。当然,我们知道  上帝的意志一定远超乎人类的,但是我们能运用意志力,仍然使得我们与  上帝相似。

第三,神学家强调人类的道德特质,使得我们与  上帝相似。与其他有物质身体的活物不同的,我们人类的思想和选择具有道德特质。当然,  上帝的道德特质是全然完美,因此,远超过我们的能力所及的。然而,与天使和鬼魔同样的,就是人类在  上帝面前要对他们抉择的道德特质负完全的责任。

在这一课后面,我们会看到,《圣经》对于这三个人性特质的强调,为系统神学家在探索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上,提供一个方向。关乎  上帝如何与祂的创造相似,《圣经》对于人类的心智,意志和道德的叙述,经常是正规讨论的核心。

我们已经探讨了  上帝与我们相似的《圣经》基础,现在来看第二个主题:正规系统神学对于这个议题,发展出来的神学立场。


三、神学立场

认识《圣经》所教导的,  上帝在不同方面与祂的创造相似,是一回事;然而,正如我们就要看到的,要把握系统神学家如何按着这些《圣经》基础发展神学立场,又是另一回事。传统的基督教神学家们尝试着要尽可能精确地来确定,  上帝的属性,就是祂的无限,永恒而不改变的属性,究竟是怎样可传递的。为此缘故,他们提出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,例如,这些属性是什么?它们如何显示于受造物,特别是具有  上帝的形象的人类?关乎  上帝论的这个层面,要建构一致的立场,什么是最好的方法?

关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我们可用许多方式来描述这些神学立场,不过,我们只探讨其中四个议题。首先,我们要总结传统系统神学家探讨这议题时所遵循的两个处理过程。第二,我们要着重于一些历史文献,它们代表主流更正教对于  上帝这些属性的观点。第三,我们要探讨在传统系统神学里,对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结构组合。第四,我们要讨论这些正规立场的几个隐含意义。让我们先来看系统神学家遵循的处理过程。


处理过程

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说过,系统神学家面对的巨大挑战之一,就是《圣经》对于  上帝属性的教导是分散于全本的《圣经》。《圣经》从没有给予我们一个完整权威性的清单,列出  上帝所有属性;也没有条理分明的加以定义或是解释。因此要达成他们的任务,系统神学家必须分辨这些好像是不同形状颜色的碎片,把它们加以组合成为完整的图像,就如建构整个彩色图绘玻璃窗那样。这些「视窗」,让我们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有一致性的看见。为了完成这些综合建构,系统神学家使用了一些组合方式。

因为时间有限,我们只谈到系统神学家所遵循的其中两个处理过程。首先,我们要查看他们是如何使用那些专业术语。第二,我们要思考他们如何制定神学命题。让我们先来看他们如何使用专业术语。


专业术语

《圣经》用许多的词语来描述  上帝的属性。事实上,《圣经》作者们经常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同样的观念,或是在不同经文里以同样词汇表明不同的概念。

对于  上帝的属性,为了建立可靠的综合性《圣经》教导,神学家于是采用一些术语。换句话说,他们选择用某些词汇,并且赋予这些词汇特别的意思。当然,如果每个神学家以同样方式使用同样词汇,对于  上帝属性的正式探讨就简单许多,然而他们并非如此。例如有的神学家讲到  上帝的智慧时,其范围涵盖了  上帝的知识;但另外的神学家却认为「智慧」和「知识」这两个要加以区分。同样的,有些神学家谈到  上帝的「良善」,涵盖的范围包括《圣经》里关乎  上帝「恩典」、「怜悯」、「慈爱」的教导;而另外的神学家则用个别的词语来定义  上帝的良善、恩典、怜悯和慈爱。

因着诸如此类的原因,我们无需太在意系统神学家选择使用的一些特殊词语。福音派系统神学是要建立可靠的《圣经》概念的总结,而不是简单模仿《圣经》的不同语汇;而《圣经》关乎  上帝的概念可以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达。

神学家用许多不同的方式组织,辨识  上帝的属性,那些都帮助我们更加认识  上帝。因此,当我们谈到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例如慈爱,真理,就会出现不同的清单,有的很短,有的很长。对于这些不同的分类,最简单的思考就是,有哪些特质是人类本来应该如同  上帝所具有,或是  上帝会行作的?
——沃曼·皮埃尔牧师

除了采用不同的专业术语这个处理过程,我们也要强调系统神学家如何使用神学命题来解释  上帝如何与我们相似。


神学命题

神学命题是系统神学每个层面的建构组件。广义的说,一个神学命题就是用一句话尽可能的确认至少一个真实的神学主张。如此直接的处理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似乎相当简单,但是《圣经》却是用许多不同文学体裁,来显示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例如叙述,诗歌,律法,预言,书信等等;而这对于  上帝的真理,这些体裁又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。因此要把这些《圣经》教导组合成有逻辑联贯的陈述,系统神学家必须从每个《圣经》文体里推论出神学命题。

这个推论神学命题的过程,有些经文比另一些容易处理,例如,《圣经》有许多的宣告,已经是呈现出对  上帝属性的论点,像诗篇34篇8节,大卫的诗句告诉我们「主祂是美善的」,或者约翰一书4章8节,我们读到「上帝就是爱」。这些《圣经》论点很容易就融入关乎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正规神学讨论里。

另一些经文也常呈现对  上帝的直接描述,例如,先知书的以赛亚书1章4节,形容  上帝是「圣者」。系统神学家不难将这样的描述转成简单的论点:「上帝是圣洁的,」而律法书体裁的申命记7章9节,形容  上帝是「信实的  上帝」,换句话说,「上帝是信实的」。

然而不是所有的经文都能轻易融入系统神学的论点里,有些叙述性文体,常会让我们从同一个故事推论出许多不同的论点。例如,创世记2章对于创造过程的叙述,就显示出「上帝是有权能的」,「上帝是智慧的」,还有「上帝是良善的」。而创世记19章,关于所多玛蛾摩拉的故事,显示出「上帝是圣洁的」,「上帝是怜悯的」,还有「上帝是公义的」。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每个《圣经》叙述都能让系统神学家推论出不同的论点。

关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《圣经》也经常倚仗一些比喻性词语,例如隐喻,明喻和类比,特别是在诗歌文体里。例如,诗篇89篇26节的诗句,或是以赛亚书64章8节的预言经文,讲到  上帝如同「父」,这个比喻显示出许多关乎  上帝的特质。然而系统神学家不想用  上帝如同「父亲」这个有多层面形象的描述,而比较倾向于直接的论点,例如「上帝是良善的」。

诗篇24篇8节和出埃及记15章3节的诗句,约书亚记23章10节的叙述,描写  上帝如同是一个「战士」,但系统神学家通常把描绘减缩到专一论点,例如  上帝是有权能的。此外,根据诗篇118篇27节的诗句,和约翰一书1章5节的书信,我们知道「上帝就是光」,但是系统神学家比较倾向于把这个隐喻化成  上帝是道德纯正的这样的论点。

这些比喻性描述,显示出  上帝和祂的创造是相似的。这许多比喻性的词语使得我们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讨论更加丰富,但是系统神学家对于这些关乎  上帝的真理,比较着重于是以明确的神学命题来显示,如此他们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才能建构逻辑一致的教导。

神学方式之所以着重于《圣经》,因为《圣经》是神学的主要来源,也是绝对的权威和标准。因此,在面对经文时,我们都试着要问一个问题,关于《圣经》的神学问题:《圣经》的这些记载要教导我们什么?当然,我们认真地阅读《圣经》经文时,都会意识到,我们并不是在读一本像系统神学手册那样的资源。《圣经》有一个整体性的叙述结构,当然,多半的经文在严格意义上是叙述文体。另外, 在《圣经》中我们读到有诗篇,比喻和许多其他的文体。因此,我们面对的重要释经问题就是:我们如何从理解已经赐给我们的经文,转化成为相应的教义,它们是出于经文的教训,能够建构成合宜的神学命题与立场?当然,有一些经文对于  上帝的描述是非常的直接,不过,《圣经》蕴含很多的神学理念,是需要我们根据已成文的经文加以检视,从而得出这些综合结论。我们必须用基本的释经原则来正确理解经文本身所要叙述的。如果我们这么作的话,就能认识《圣经》所启示的  上帝是谁。
——布鲁斯·包格斯博士

思考过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神学命题一些建构的处理过程,我们来看一些代表福音派如何总结  上帝论这个层面的历史文献。


历史文献

倘若我们去查阅一些重要的福音派神学家的作品,会很快就发现他们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观点是十分相近的。我们可以提出在教会历史里,基督徒用来表明  上帝与我们相似时使用的任何一个项目表,但是,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只查考在这个系列里已经数次提出过的三份历史文献,它们代表了认信的福音派常见的做法,用来表达他们思考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正式总结。

我们要回顾这些历史文献,首先是写于1530年的《奥格斯堡信条》,然后是1561年的《比利时信条》,最后,我们要看写于1647年的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》。让我们先来看路德的《奥格斯堡信条》。


奥格斯堡信条

你应该记得《奥格斯堡信条》第一条,如此总结  上帝的属性:

有一位神圣的本体,他被称为  上帝,他就是  上帝;他是永恒的;没有主体,没有部分;具有无限的能力、智慧和良善。

信条首先提到一些  上帝被认为的不可传递的属性,就是祂如何与祂的创造有别;但是信条也提到  上帝的能力,智慧和良善,这三个通常被公认是可传递的属性,也是  上帝与祂的创造,特别是人类,相似之处。

  上帝赋予受造物祂所具有的每个可传递的属性,不过是在较小的程度。一些经文,例如诗篇68篇34和35节讲到  上帝具有能力,祂也将能力给予受造物,不过是较少的能力。但以理书2章20和21节显示  上帝拥有智慧,祂也把相当程度的智慧给人类。诗篇119篇68节和彼得后书1章3到5节显示不只  上帝是良善的,祂也让受造物领受良善。根据《圣经》的教导,我们可以确切的说,  上帝的能力,智慧和良善都是可传递的属性。

我们记住《奥格斯堡信条》列出的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现在来探讨第二个历史文献,就是《比利时信条》,看它如何陈述  上帝的属性。


比利时信条

《比利时信条》的第一条这么写着:

只有一位单纯的灵体,我们称之为  上帝……祂是永远存在、无法测透、眼不可见 、永不改变 、无限、全能、全智、公义、良善与众善之源。

这个《比利时信条》的条款,以十个词语总结  上帝的属性,前六个通常和  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相联,剩下的属性——全能,全智,公义和良善通常被公认是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

如同《奥格斯堡信条》,《比利时信条》也提到  上帝是全能的,就是  上帝具有能力;也提到祂是全智和良善,此外还加上一个属性,说到  上帝是公义或公正的。对于这个属性,《圣经》经常讲到  上帝是公正或是公义的,例如诗篇7篇9节。而何西阿书12章6节以及提摩太后书3章16节则教导人类在受造的程度上也能够「公平」或是「公义」的。因此,除了能力,智慧和良善外,公义也的确是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

接着我们来看第三个历史文献,如同《奥格斯堡信条》和《比利时信条》,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》也列出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


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

小要理问答的第四问题。「上帝是谁?」,要理的回答如下:

  上帝是灵:祂的本性,智慧,权能,圣洁,公义,良善,诚实,都是无限无量,无始无终,永无改变的。

有七个  上帝属性是可传递的,就是祂的本性,智慧,权能,圣洁,公义,良善,和诚实。

如同《奥格斯堡信条》和《比利时信条》,小要理问答提到智慧,能力,和良善,也如同《比利时信条》,包含了公义。但是小要理问答还加了本性,或是  上帝的存在,  上帝的圣洁和  上帝的诚实或是信实。创世记1章1节和约翰福音1章3节清楚显示受造物的本性或存在是次一级的、因着  上帝而来的。不过,我们存在的样式还是与  上帝相似。根据以弗所书4章24节,  上帝的圣洁也显示于受造物的一些层面,包括人类。而根据一些经文,例如诗篇25篇5节,诚实或是信实,不单只是  上帝的属性,也是赋予人类。

  上帝可与我们传递一些祂的属性,例如慈爱,怜悯,圣洁,公义等,而对于这些,最简单的描述可能就是在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》里。  上帝是什么?  上帝是灵,无限无量,无始无终,永无改变的,那些是  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;而祂的本性,智慧,权能,圣洁,公义,良善,诚实,则是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我们能够有份于祂的这些属性,至于无限,永恒或不变,则不是我们所拥有的。当然,即使我们无法拥有,我们仍因祂的无限,恒久和不变的伟大而尊荣祂;正如我们为着那些祂赋予我们的本性,智慧,权能,圣洁,公义,良善,诚实,而尊荣祂。
——桑德斯·威尔森博士

这些清单代表更正教福音派对于这些议题的观点,不过,这些文献并没有包含每个神学家认为  上帝该具有的可传递的属性。个别的神学家经常谈到一些其他能传递的属性,例如,我们之前提到的,  上帝的知识也是可传递属性的一个,从一些经文,像歌罗西书1章10节,我们知道  上帝和人类都具有知识。  上帝的怜悯 也是归于这类的属性,例如 路加福音6章36节,经文清楚表明  上帝和人类都应该有恩慈怜悯。此外,类似申命记7章9节的经文也强调  上帝的慈爱是能传递的属性。

讨论过神学家遵循的一些历史文献的处理过程,我们现在来看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神学立场的第三个层面,系统神学对这些议题的结构组合。


结构组合

我们已经看到,不同的历史文献和主要的神学家们往往采用各自不同方式罗列出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遗憾的是,这些差异经常让没有经验的神学生困惑,到底哪份关于  上帝属性的清单才是正确的。事实上,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归类,是有一个内在的结构组合。而这个内在的逻辑组合能帮助我们看出不同福音派神学家们,对于这个议题其实是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。

这一课的前面,我们看到人类有幸能够比其他的受造物更类似  上帝,为此,《圣经》经常以人的性情来描述  上帝。就许多方面而言,当系统神学建构组织  上帝可传递的诸般属性时,  上帝与人类相似的这个《圣经》焦点是非常重要的。

几个世纪以来,系统神学家和不同的信经、信条是用不同方式来结构组合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整体而言,当你看的时候,会问道:为什么这个放第一,这个第二,那个第三;而其主要原则就是,当人们组合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时,是根据他们对于人类的认知而有那样的排列。因为我们是照着  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而造,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就是祂和我们相似之处。我的意思是,《圣经》没有给予我们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清单,我们乃是从《圣经》推论而出,而我们是以  上帝与人类的相似为思考的依据,来导出  上帝这些属性。也因此,一个人对于人类的观点,就影响这些属性的建构组成。
——理查德·伯瑞特博士

对于人类的探索,现代科学,例如生物学,考古学,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提供许多不同的认知方式,这些现代的观点有些很有用,有些则是曲解真正的人性。我们之前提到,传统的系统神学着重于人类独特的与  上帝相似的三个主要方面:我们的心智能力,我们的意志能力,和我们的道德能力。按着  上帝形象所造的这三方面的评估,深深影响系统神学家如何结构组合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。

一般而言,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可以归入为  上帝属性的三大类,是对应于人类与  上帝类似的三方面,就是  上帝的心智属性,祂的意志 属性和道德属性。

我们可以看到,《奥格斯堡信条》第一条提到的,  上帝的智慧,能力和良善就和这三大类很一致。智慧是关乎  上帝的心智,表征  上帝的智慧属性。能力关乎  上帝的旨意,表征  上帝的意志属性;而良善是关乎  上帝的道德属性。

《比利时信条》列出的四个可传递属性也是如此。全智是属于  上帝的心智属性;全能是表现  上帝的意志属性;而公义与良善则是表征  上帝道德属性。

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》第四个回答也是顺着同样模式。在  上帝的本性,或是祂的存在,这个不寻常的项目之后,智慧表征  上帝的心智属性,能力关乎  上帝的意志属性,而  上帝的道德属性则包含圣洁,公义,良善和诚实。

这些看法显示,即使这些历史文献不尽相同,但它们并没有显著不同的观点。即使列出不同项目,它们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都是根据  上帝和有  上帝形象的人类共有的三个主要特质而列出。

这三方面的结构也帮助我们评估个别神学家列出的项目,例如把  上帝的知识加在  上帝的智慧之后,只是区分出  上帝心智属性的两个层面;把主权的属性加在比较传统的能力属性之后,只是区分  上帝自由意志属性的两个层面;而加入怜悯和慈爱则是区分  上帝道德属性的不同层面。

由此,我们可以确切的说,在思考何为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时,福音派系统神学是有相当的一致性。虽然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探讨这些属性,但很少例外的,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往往是落入  上帝的心智,意志和道德属性这三个大类。

对于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不同神学立场,我们已经探讨了系统神学家采用的处理过程,几个历史文献和  上帝论这个部份的逻辑结构组合。现在要来看第四个部份,就是这些神学立场一些实际的隐含意义。


隐含意义

就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隐含意义,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探讨,简单起见,我们只看其中两个方向。首先,我们要谈到我们关乎  上帝的期盼。第二,我们要讲到我们要效法  上帝。让我们先来看,在思想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时,我们有哪些关乎  上帝的期盼。


关乎  上帝的期盼

令人遗憾的是,许多热心跟随基督的门徒在学习到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时,常误解  上帝在《圣经》时代的作为,因此对于  上帝如今在他们生活中的作为会有错误期待。  上帝的属性是真实不变的,不能一会儿打开,一会儿又关上,它们是不改变的。但是这并不意味所有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对于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那么明显。无数的《圣经》例子已经显示,  上帝的本性是不会改变,祂在我们生活的所作所为也不会违背祂的性情。而与此同时,我们也无法准确预期  上帝在历史的每时刻会怎么行动,因为祂是以许多不同方式来彰显祂的属性。

对  上帝有合乎《圣经》的期盼,我们需要记住,在这个系列已经说了数次的一个要点,我们要区分  上帝的属性和祂的历史彰显。

我们看到,所有  上帝的属性,包含那些可传递的属性,都是没有限制的,不受制于时间,也不会改变。但是当  上帝与有限,受时间所制,又会改变的受造物互动时,祂会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表显祂的属性。有时候这些的彰显扩展到相当长期的时间,有些只是短期此时或彼时而已。不过,普遍启示和《圣经》历史的记载清楚显示,  上帝彰显祂属性的方式是难以全然预期的。

我们就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三个类别来思想。  上帝的心智属性总是忠于祂的本质,祂具有全部的知识和智慧,但是有时候,  上帝会在《圣经》历史和我们生活中很明白的显示祂的知识和智慧,有时祂却不是如此。这就是为何有些《圣经》人物以喜乐的心感谢  上帝对他们的启示,而有些则是忍耐等候明白  上帝的心意。

同样的,  上帝的意志属性也不会改变,祂是全权有能的,但在整个《圣经》历史里,以及我们生活中,  上帝有时显出其莫大的能力,有时却没有。这就是为何有些《圣经》人物扬声赞美  上帝伟大的作为,而其他时候,他们却呼求  上帝彰显祂的大能,因为他们因仇敌的压制而受苦。

对于  上帝的道德属性也是如此。  上帝总是良善,圣洁,公义,诚实,慈爱,怜悯而恩慈的。但是从《圣经》历史和我们自身经历,可以知道  上帝以不同方式来彰显这些道德属性。有时祂的良善是显明可见,有时则是难以测度。这就是为何有些《圣经》人物会为领受的祝福而感谢,而其他人则为着所承受的艰苦试炼而叹息。

从这些不同的彰显,就能区分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和祂在历史里彰显这些属性的方式,之间的不同,这使得我们能对  上帝有正确的期盼。

在受造的景况要看清楚  上帝的智慧,慈爱和权能,多半时候,问题不在于  上帝本身,而是我们的观点。对我而言,诗篇73篇常是一个很好的提醒,那里,诗人先是因着哀叹一些作恶而富足的人尽享亨通,而叹息:「我虽然努力为你而活,却终日受到管教与伤害」,然后出现一个转折,诗人说:「我思索怎能明白这事,直到我进了  上帝的圣所,思想他们的结局。」 奥古斯丁说过人类需要灵魂的医治。罪已经扭曲我们的思维和对事情的理解,以致我们灵魂实在需要  上帝的医治,唯有  上帝动工,我们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接收并且解释所见所闻。因此问题不在于  上帝,而是我们的领受能力。我认为,人越加靠近  上帝,就能看得更清楚,  上帝这些美好的属性是如何运作和显明。不过,那实在不是  上帝的问题,而是我们的。
——布鲁斯·菲尔兹博士

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实际隐含意义,不只影响我们关乎  上帝的期盼,也指出我们 要效法  上帝的重要性。


效法  上帝

《圣经》没有呼召人来效法或模仿那些  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,没有劝告我们要成为无限,恒久而永不改变。相反的,因为  上帝在这些方面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,《圣经》就呼召我们要谦卑自己,来敬拜和尊荣祂。然而,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实际含义则显示一个不同方向;当然,我们仍旧可以因着  上帝的这些属性而敬拜和尊荣祂,但是,《圣经》却呼吁我们要效法  上帝这些可传递的属性。

例如,路加福音6章36节,耶稣说道:

你们要慈悲,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。(路加福音6章36节)

这里,耶稣告诉祂的门徒要效法  上帝的慈悲,祂也设下人类慈悲的标准,就是要像  上帝慈悲的道德属性。

以弗所书4章32节,保罗也给予类似的教导:

要以恩慈相待,存怜悯的心,彼此饶恕,正如  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。(以弗所书4章32节)

在恩慈和怜悯上,效法  上帝的良善,这个良善的准则是给所有跟随基督的人。同样的,彼得前书1章15和16节告诉我们:

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,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。因为经上记着说:你们要圣洁,因为我是圣洁的。(彼得前书1章15-16节)

旧约利未记经常提到我们蒙召要圣洁,作者解释其意就是呼召我们要像  上帝。

《圣经》清楚显示  上帝是圣洁的,彼得前书也呼召我们要圣洁,因为祂是圣洁的。我的牧师告诉我,地上唯有我们能反映出  上帝的性情,就是祂的圣洁,当我们离弃罪恶,言行圣洁,与世俗区隔,成为圣洁,我们如此行,转离罪,不只是  上帝呼召我们如此,更是向其他人实际显示  上帝一个重要的性情,世上的人会看着我们,看到我们的圣洁,看到我们是分别出来的,也会看到  上帝最重要的特质。所以我认为,《圣经》教导说,我们要圣洁,因为祂是圣洁的,我们如此行,不只是讨  上帝喜悦,也是要显示祂的性情。
——马特·卡特博士
在旧约和新约,  上帝都呼召祂的百姓要圣洁,因为祂是圣洁的。因此,在每个世代,  上帝的圣洁对于  上帝的子民都是非常重要。圣洁至少涉及两件事。一方面,它意味着与某些事「分隔」,在此,这就是要与罪隔离。身为  上帝子民,我们蒙召,就是不要沾染罪;而积极的一面是在道德上我们要效法  上帝,以受造的样式,尽可能的像  上帝那样。不管  上帝把我们安置在什么环境,在我们人际关系里,工作或是各样活动中,我们就是在言行上努力效法  上帝,显示祂的性情。
——盖伊·沃特斯博士

就  上帝可传递属性的三个主要类别,我们在心智上要效法  上帝的心智;在意志和道德上,也是要仿效  上帝的意志和道德性情。不过我们也要小心,我们知道,  上帝与受造物互动时,祂是以不同方式彰显祂的心智,意志和道德属性,就许多方面而言,这对于每个要效法  上帝的人,也是如此。要按着  上帝的思维来思考,意味着在不同景况下有不同见解。要像  上帝那样的运作意志,在不同时间,我们也是会有不同作为。而要显示  上帝的道德特质,我们则需要在合宜的时候有合宜的生活样式。

为此,  上帝的子民需要按着《圣经》里祂所有的旨令来效法  上帝。就我们每天的生活,《圣经》给予我们无数的指引,我们学习在不同景况中,应用所有《圣经》的教导,来彰显  上帝的智慧;我们学习在不同环境下,以不同方式,运用我们的意志顺服  上帝,来效法  上帝的能力运作。还有,我们学习在不同情况下,思考《圣经》给予的所有道德法则,来效法  上帝的良善。

我们顺服《圣经》的各样教训,并且全然相信,圣灵会在我们生命里运作,装备我们有朝一日能全然像基督那样。约翰一书3章2和3节,如此写着:

我们知道,主若显现,我们必要像祂、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。凡向祂有这指望的,就洁净自己,像祂洁净一样。(约翰一书3章2-3节)


四、结论

在这一课里,我们探讨了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认识到  上帝与我们何等相似,我们查考这方面的《圣经》基础,就是《圣经》作者们如何比较  上帝与祂的创造,特别是有祂的形象的人类。除此外,我们也讨论了系统神学家对于这些  上帝属性,发展出来的一些正规神学立场,还有探讨他们使用的处理过程,举出的几个历史文献,和如何结构组合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,以及对于基督的跟随者而言,这些神学立场的一些实际隐含意义。

  上帝在每一方面都与祂的创造有别,虽然这似乎不容易明白;不过,在这一课,我们也看到祂在许多方面也和我们相似。我们从这一课知道, 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不只是理论而已。当我们正确掌握了  上帝论的这个部份,我们对于  上帝会有更深入认识。而且也会更加清楚明白在每天的实际生活中,  上帝期待我们该有的样式。